胡马,胡马,远放燕支山下

image

调啸词二首

胡马,胡马,远放燕支山下。
跑沙跑雪独嘶,东望西望路迷。
迷路、迷路,边草无穷日暮。

河汉,河汉,晓挂秋城漫漫。
愁人起望相思,江南塞北别离。
离别、离别,河汉虽同路绝。

作者 / [唐] 韦应物

 

“调啸词”,也称“调笑令”、“古调笑”,因为如上第三行的二言叠句(也就是词中“迷路、迷路”,和“离别、离别”,一定要和前面六言的最后两个字(“路迷”和“别离”)倒转过来,所以又名《转应曲》。

因为这里要出现一次平韵转仄韵的转换,倒转这个小小的文字变化,反而成了创作这个词的最难点。私心觉得,这个倒转,可以强解为对过去的一种追忆。文字可以倒转,时间却是不能。

燕支山,又称焉支山、胭脂山,在甘肃山丹县城东南50公里处。燕支山产红蓝花,“北人采其花染绯,取其鲜者作胭脂,妇人妆时用此颜色,殊鲜明可爱。”(《五代诗话》卷一引《稗史汇编》)

但燕支山是惨烈之地,最有名的故事是《史记·匈奴列传》:“汉使骠骑将军去病将万骑出陇西,过焉支山千余里,击匈奴,得胡首虏万八千余级,破得休屠王祭天金人。”此次霍去病进击,还俘虏了匈奴单桓王、酋涂王和单于阏氏等百余人,以至于匈奴人悲歌长叹:“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单于的妻子,亦命“阏氏”,读音为“燕支”、“胭脂”。

站在民族大义一侧,驱逐匈奴,乃是快事与功业;站在历史一侧,一个地方如同一个人,有了伤感的故事,就永远带上了它伤感的特质。
从汉到唐,从唐至今,诗人走到这里,所能体验的,却是河汉星辰依然在,前路茫茫似断绝。

荐诗 / 照朗
2018/09/26

 

 

题图 / Nicholas Roerich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