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

0127.webp

岁晚三首

馈岁

农功各已收,岁事得相佐。
为欢恐无及,假物不论货。
山川随出产,贫富称小大。
置盘巨鲤横,发笼双兔卧。
富人事华靡,彩绣光翻座。
贫者愧不能,微挚出舂磨。
官居故人少,里巷佳节过。
亦欲举乡风,独唱无人和。

别岁

故人适千里,临别尚迟迟。
人行犹可复,岁行那可追。
问岁安所之?远在天一涯。
已逐东流水,赴海归无时。
东邻酒初熟,西舍彘亦肥。
且为一日欢,慰此穷年悲。
勿嗟旧岁别,行与新岁辞。
去去勿回顾,还君老与衰。

守岁

欲知垂尽岁,有似赴壑蛇。
修鳞半已没,去意谁能遮。
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
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
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
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
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

作者 / [宋朝] 苏轼

宋仁宗嘉祐六年(1061年),26岁的苏轼参加皇帝参与出题,选举官吏的制科考试,获得最优的“第三等”,年底赴任陕西凤翔。小他两岁的弟弟苏辙也参加了考试,弟弟年轻气盛,在答卷上对皇帝宋仁宗赵祯大加批评,在王安石的劝说下,宋仁宗并未生气,依然给了苏辙第四等,也正式录用,安排到了商州(陕西商洛),但苏辙辞官不赴,留在汴京陪父亲。第二年年终岁末,独自在陕西做八品小官的苏轼写下这三首诗寄给苏辙。

4年前,苏轼与苏辙还是20上下的青年,随父进汴京(河南开封),得了京官梅尧臣和欧阳修的赞许,青春得意。然而第二年,从小教他们读书的母亲程氏去世,他又随着父亲和弟弟,回四川眉山治丧。母丧服除,父子三人又带着眷属,重返汴京。

自从21岁离开四川,苏轼一家人就再也没有团圆过,政治上小有斩获,也无可弥补家庭的缺失。每逢佳节倍思亲,这组诗正是这样的心情,“官居故人少,里巷佳节过”正是当日苏轼在外过年的写照。

《岁晚三首》大致对应着过年的三个状态:送年礼(馈岁)、年夜饭(别岁)、守年夜(守岁)。

我觉得最精彩的是最末一首的起句:“欲知垂尽岁,有似赴壑蛇。修鳞半已没,去意谁能遮。”敏感的年轻人,终于发现时间的流逝,正是这样悄无声息,甚至有点恐怖。

然而,知道了这一点,少年的心气依然不衰,苏轼对弟弟给予鼓励:“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

荐诗 / 范致行
2017/01/27 鸡年除夕

 

 

题图 / Remy Carlos, Fire Cock

发表评论